
小时候,我家门前是一大片柳树林,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汇入山脚下的孝妇河里,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是我和小伙伴们快乐的天堂,我们割下芦苇排起来当竹筏,在孝妇河里嬉戏,鞋子经常被水冲走,我们只好在水里摸呀摸呀……但我最大的乐趣是在柳树林里一边荡秋千,听着悦耳的蛙鸣,一边观看家人习武。刀枪剑棍,看得我眼花缭乱,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也开始习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年复一年,习武的乐趣伴随我慢慢长大。
后来结婚生子加上工作的繁忙,习武的事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但偶尔闲下来我还是会情不自禁地练上几个动作,放松一下身心,重拾少时乐趣,总想有一天能重续武缘。
人生真是很奇妙,可遇而不可求。零七年五月一天的清晨,我偶去文化宫办事,迎面就看见了淄博同会陈氏太极拳社的标牌和宣传画,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信步进去看个究竟,可惜老师不在拳社,我只好悻悻而归。终于又盼到了一个假期,我决定还是再去拳社一趟,老师还是不在。我请求工作人员打电话约老师见面,此时心理忐忑不安,觉得重续习武之路好像不是很顺畅,老师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正在胡思乱想,老师来了,个子很高很威武,浓眉大眼,骨子里带有一股震慑力,非常严肃,心里有点害怕,和这样的老师怎么相处呢? 老师果然非常严厉,教学一丝不苟。在他的眼皮底下我总是很拘束,因为他总能看出我的丝毫懈怠,他的大眼睛一瞪我,我就不敢偷懒。他教学非常严谨,一招一式仔细讲解,怕我听不明白反复重复,直到我理解为止。他对我总是非常的耐心,有问必答,而且不厌其烦。当然当我实在动作不到位的时候,他也会发发脾气,训斥我几句,我才不在乎呢,我知道他是真地替我着急才这样。发过脾气后他还是会把我不到位的动作再一遍遍的纠正,直到他满意为止。 最让我感动的是对于一个太极拳初学者,老师是如此的尽心尽力,毫不吝啬保留,一遍又一遍地带着我练,一遍又一遍地纠正,而且还把我的动作一段一段地录下来,看着录像和我一起分析我每个动作的不足之处,以后再练时注意避免同样不当动作的出现,习练陈式太极拳半年来,人们都说我进步很大,但我明白我的进步和老师的谆谆教导是息息相关的。

最让我佩服的是老师的太极大师风范,因材施教,大胆编排比赛套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零七年淄博市演武大会老师鼓励我参加,习练陈式太极拳才几个月,刚刚学会了老架一路,参加比赛对我来说的确有些勉强,老师对我说:“相信自己,你一定行。”离比赛只剩下五六天时,老师突然说我参赛的套路平铺直叙,缺少悬念,要给我加上十几个新架二路的动作。老师演练一遍后我感觉难度太大,在几天内学会并参加比赛简直是不可思议。老师当时就撂下了一句话:“在我面前不要说不行,你今天就要把套路学下来,学不会不要吃饭也不要睡觉了,余下的几天练熟,这次比赛你一定要打出水平。”在比赛的前几天,我压力很大,白天还要工作没时间练,晚上加紧练,非常疲劳,简直要崩溃了。但我紧记老师的教诲,勤奋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有压力就有动力,天道酬勤,这次比赛我获得了拳、械两个第一名,我很高兴,老师也很满意。一方面赛前我比较努力,另一方面主要是老师教学有方,针对我自身条件安排教学进度,编排的套路快慢相间,跌宕起伏,为我赢得比赛奠定了基础。 老师表面看去是一个不苟言笑,非常严肃的人,但实际上老师也非常细心周到,关心我们。在寿光参加山东省陈式太极拳教练员培训时,我因水土不服,饭吃不下,老师每次吃饭都会盯着,嘱咐我多吃点。培训的最后一天,陈正雷大师要亲自颁发教练证书,学员们都穿上了表演服,而我没有。细心的老师安排拳社的人从淄博给我捎来一身粉红色表演装,告诉我这颜色很适合我的,这样我们的团队就更整齐精神了。

最难忘的是演武大会时我的比赛项目排到了中午十二点,体育局的领导约老师有事,临走时老师安慰我:“别紧张,就和平时练拳时一样放松就行。”说完匆匆离开了。终于轮到我上场了,我隐约感觉到老师在看我比赛,到了单鞭定势时,我刚把目光调正,远远瞟见老师就站在离我很远的人群中眺望,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这时我更自信了,有这样优秀的老师,我的习武之路有什么理由不进行下去呢?无论是在儿时还是现在,我都与武有缘,这种恋武情节,失而复得的感觉,其中滋味又有几人能说得清呢?也许许多和我有类似体验的人更能体会我内心的感触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心中那个难以割舍的“缘”,无论怎样,我会坚持走下去的!作者系太极拳社博山学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