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文(一) 太极带给了我什么? 理工大学生 唐坤 11/04/15各位朋友好! 从接触太极拳到现在已经一年余,在这段习练太极拳的时间里,我感受很多。太极拳不仅带给我一个强健的体魄,也惠及着我的生活。它带给我艺术的享受,动静之间流溢着行云流水的飘逸,它舒展大方的动作、象形取意的招式,当你置身于山水之间,心如山岳之沉稳、情随大江而悸动,太极那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展现形式在你行之而出的必将是山立天地间、亘古不变迁的厚重内敛,必将是山阻石拦、大河依旧东流去的能量的爆发!这山崩于前而顏不改的从容淡定!这摧枯拉朽的气势!有了它,你还有什么不可以!有了它,你没有什么不可以! 想当年,陈氏十八世--照丕公身怀太极绝技,于京城设擂会尽天下豪杰,所想披靡、孤独求败,陈氏太极之名始传播开来,公之于世人。自此,习练太极之风蔚然成荫,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孩童,无不醉然其中。 现如今,太极花开遍地,不仅开在中华大地,外国朋友更是慕名而纷至沓来,陈氏太极拳起源之地陈家沟更是被中外人士尊奉为“太极圣地”。 俗话说,观其形,知其神。存在自有其道理。太极之名妇孺皆知,必有其精髓所在!太极精妙之处各大太极名家多有论述,作为一个小小的追风太极人士,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太极究竟带给了我什么? 我接触太极拳是在一年前的校园里。开始的时候,与校太极拳协会里的朋友们一起学习它,感觉它很神秘、很好玩,黄昏的校园里一群孩子们在图书馆前面的小湖边耍着一种叫太极的拳,小时侯的《太极宗师》相信在我们心中的份量不小,一心想学到杨露禅那身子一晃就把人甩出去老远的本领,于是就开始学习太极拳。 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受到了校园里的老师们很多指点,然而总有不解之处,终于有机会来到了专业的太极拳馆--同会拳社,跟随魏老师学习正宗的陈氏太极拳。简单的说,太极让我在四个方面获益颇多。第一:武以养生,千古一拳。 太极拳带给我一个良好的体魄。无论是在健康还是在技击,哈哈哈,说笑了,我这功夫谈健康还可当例证,谈格斗吗还差的远啦! 每次打完拳之后,全身上下感觉非常舒坦,有一种伸筋拔骨的感觉,就像春天的新绿抽芽一般,像一种生命的更新与萌动。 行拳时,要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神意内敛,精神内收,松紧有度、周身节节贯串........在遵从这些要领的过程中其实你已经在进行着机体的调节,身体的机能已经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举个例子说,金鸡独立就非常锻炼一个人的平衡能力,一条腿在那站着,看你稳不稳! 太极能带给人们健康肯定没得说,再说太极能不能防身技击呢?答案告诉你:太极能,你不能。怎么解释呢?第一,乐而从之,喜欢它,你才会真正的得到它。第二,太极讲究整体劲的运用,而体悟它需要一个过程,慢!正如一句话所说“在你不懂得游戏规则之前,请将温柔进行到底”,所谓“练身不练招”,在你没有掌握好整体劲之前,请将基本功进行到底,不要过分追求实战用法。第二:以拳会友,好我所好。 真正的去喜欢它,它就会真正的展现给你!在学习太极的过程中,认识了好多朋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呵呵呵,人以群分嘛,有共同的爱好,有机会在一起认识,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啊!习拳时男女老少平等,暂时性的天下大同一会也算是提前的感受一下共产主义社会啦!这些太极朋友,好!可交!太极人嘛,朴素了点,但有修养,历经风雨雅致不变哈!第三:法于阴阳,和于天地。这就是所谓的修身养性吧,顾名思义,太极拳=太极+拳,嘛,太极拳是一种肢体运动的同时,也是一门思想的运动,话说“文有太极安天下”嘛,太极不只是一种拳术,更是一门学问。 太极之中,动中有静、静极思动,动静结合,动急急应、动缓缓随,以柔克刚之理,四两拨千斤之术,无不透露着做人处事的道理。第四:大品格,大胸怀,大气魄,大成就。 学习太极的过程中,老师们那种毫无保留,悉心指点与交流的品格令我深深折服。那种利人的品格,那种给予的胸襟,那种成人之美、后浪推前浪的付出,当之无愧称一个大气魄,当之无愧得一个大成就!太极带给了我什么?太极就带给了我这些,不多也不少!太极带给了我什么?太极就带给了我这样一种艺术展现形式,不好也不坏!太极带给了我什么?太极就带给了我这样一些经历,非黑亦非白!太极究竟带给了我什么?太极就带给我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中庸之道,一张一弛!如果你喜欢,那么就去学吧!如果你想在前进之路上乘风破浪,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太极会带给你! 征文(二) 我的太极情结 理工大学生 李敬田 2011、4、16 那是一个前世的梦,一个构建我身心的生命元素,一个需要我用一生去研究的重大课题——太极。 或许是早年太痴迷于传统文学的原因,我的潜意识里早就与太极结缘,其思想早已融入我周身的每个细胞里。但由于种种原因,直至到了大学,我才真正接触到太极拳,而且还是一波三折。如果说太极是一位窈窕淑女的话,恐怕我们会给世人带来又一段旷世奇缘了。 高中时,曾痴迷于老庄之道以及儒家思想、禅学和《易经》等,险些入了魔。若不是高考失利将我从思想深处拉回到现实中来,只怕我已然“成仙”了。那时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周易》这本书,而今提起来仍觉后怕,如果思想上没有一定的控制力是不能随便读《周易》的。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智慧是何等的高深,竟然能总结出《易经》这样经典的“天书”。记得当时为了读懂《周易》,整天狂补文言文知识,使得语文老师都对我的文言文水平惊诧不已。就是从《周易》开始,太极的轮廓渐渐地在我头脑中变得清晰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大二伊始,我加入到山东理工大学太极拳协会,直到这时太极拳才真正的走入了我的生活。之后,我有幸认识一大批热心推广太极拳的爱好者,跟着老师们学习太极拳。尽管老师们传授的太极拳套路不尽相同,但太极的理念都是一样的,各大派系皆有其可取之处。后来有缘走进了专业的太极拳馆--同会拳社,跟着陈德会老师学练正宗的陈氏太极拳,进一步加强套路练习,深入对太极拳的了解。同时,还结识了社团的一帮兄弟姐妹们,感觉命运总是如此的眷顾我,使我对太极的领悟层层深入,不急不躁,恰到好处。作为太极拳爱好者,我们一起学习太极拳,研究太极文化,并通过努力使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文化,习练太极拳,进而也能从中受益。 从最初的一名普通太极拳习练者到现在作为山东理工大学太极拳协会的负责人,我对太极拳已经由爱好上升为一种责任和义务。我们社团的宗旨——“传承中华太极文化,推广太极健身运动”恰好说明的我们努力的方向和最终目的。尽管现在真正了解太极的人并不是很多,但经过我们每一位太极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太极,并加入到我们推广太极的队伍中来,使中华太极文化发扬光大并造福于全人类。 正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研究所所长刘长喜教授所说:“太极拳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我致力于终生研究的内容之一。但是,越研究越觉得博大精深!真是‘太极者,无极而生’啊!”。传承和推广太极的道路艰辛而且漫长,我甘愿用一生去践行!另附词一首,与朋友们分享: 江城子 咏太极
前世今生太漫长,窈窕女,多情郎。千年太极,何处威名扬?纵使不逢亦相识,老少宜,气血旺。
棚捋挤按今又见,身中正,开合忙。采列肘靠,惟有刚柔强。料得盛世和谐日,太极星,天晴朗。 在同会拳社成立四周年之际,特此献文以示祝贺!愿同会拳社桃李满天下,再创新辉煌! 征文(三) 浅谈对陈氏太极拳的认识 邹平学员 蔡振亮 2011、4 太极拳之涵义。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真气所充,神明之宫府。真气之精微无运不至,故主生化之本始,运气之真元。太极乘气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这就是太极生阴阳之理。 练习陈氏太极拳,首先要明确认识陈式太极拳的理论依据。对陈式太极拳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是练好陈式太极拳的先决条件。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世祖陈公王廷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结合古代养生导引、吐纳术,吸取了《易经》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传造出一种内外兼修的拳术。拳架的编排和设计既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又符合大自然运行规律。它的特点是连绵不断,快慢相间,刚柔相济,松活弹抖。 陈式太极拳具有技击、健身和养性等功能,愈来愈受到中外人士的青睐。陈式太极拳有一整套成熟的理论指导整个修炼过程。可以这样说,陈式太极拳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体系,练好陈式太极拳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先说一下练习陈式太极拳太极拳的好处 :一、生理效益: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练习时一方面可锻炼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好处一: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好处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 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好处三:好处三: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好处四:提高心肺功能——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好处五: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年修习太极拳能对各种慢性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等等有著一定的医疗作用。这是无可推诿的事实! (二)精神效益: 好处一:消除压力——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松,精神只集中于“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后使人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后血气循环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 好处二:认识及体验和谐协调的阴阳哲学观——太极拳倡身心和谐调协,不强已所难,内外相合、虚实分明、刚柔互兼。正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这种讲求明白阴阳对立统一辨正关系的哲学,就是太极拳之创作精神哲理之本。 好处三:认识不以强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观——太极拳论所说之“舍己从人”,彰显了太极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独特武学精神。太极倡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一切回击纯顺应对方来势,以灵巧的动作,较小的力气加殊其上,使来犯者失准而落败。故太极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发挥出来,其终目的也只是“立自己于不败之地”罢了,绝无加害对方之意! 好处四:了解修身处世之道——修习太极拳要讲求“中正安舒,心静体松”,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最佳座右铭。透过练太极拳,学生可以体会到立身不正之弊:劳劳终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态;平日只要学会“心静”,抛开生活压力的负担,就能体验到“体松”之感!再说一下陈式太极拳的练功法则:陈式太极拳的练功法则是练理不练力,练本不练标, 练身不练招。 (一)、练理不练力。
“理”就是陈式太极拳的道理、原理。陈式太极拳练的是大道,即太极阴阳转换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原理。陈式太极拳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虚极生实,实极生虚,虚实转换。通过精神集中、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形随的练习,做到一动全动,周身相随,内外相合。练功时循规蹈距,顺其自然,不能急于求成。练力指的是练习气力,这种练习虽然将局部力量练得很大,但这种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灵性,为陈式太极拳家所不取。 (二)、练本不练标。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肾中元气和下盘功夫。肾藏元阴元阳,为先天根本、发气之源。肾气充足,则五脏得养,肝、心、脾、肺、肾各行其职,故能精力充沛、力量充足、反应灵敏、身体协调。内气充盈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身放松的基础上,气纳丹田,沉入涌泉,达到上盘灵,中盘活,下盘稳固,落地生根。“标”是指以练习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和硬度为主要目的的局部练习方法。陈式太极拳是内功拳,内外兼修,以练内培元为主,“培根润源”,“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
(三)、练身不练招。
练身就是练整体功力,招则是每一动作的攻防含义。初练陈式太极拳的人,往往最爱了解每招每势的用法。如果单从招势上去解释和理解陈式太极拳用法及内涵,不可能得到陈式太极拳之精髓。练陈式太极拳必须经过熟练套路、动作正确、去僵求柔的过程,使周身相随,内外相合,内气充实饱满,把功夫练上身。陈式太极拳主要是训练自身整体功力,在临敌应用时则根据客观形势,舍己从人,随机应变,并不拘泥于一招一势。内气充实了,全身尤如充满气的球体,有感皆应,挨着何处击打何处。如拳论所说:“到成时,敌人怎来怎应,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最后提醒想学太极的朋友们,学太极一定不能“太急”,“太急”是太极的大忌,要根据自身各方面条件量力而行,一定要循序渐进顺其自然,不可急于求成。至于学习太极的条件、方法、步骤、以及易出现的毛病及改正办法等等问题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