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文化
陈氏太极十七代宗师-陈发科(图)
2010-06-16

  

陈氏太极十七代宗师-陈发科(图)

陈氏太极拳--创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所创。自陈王廷创拳以后,练拳之风盛行,历代相传,名手辈出。由陈氏一派先后繁衍成武式、杨式、吴式、孙式 和式等不同风格的太极拳流派。在近代陈式太极拳的传播中,陈氏十七代宗师陈发科及其侄陈照丕,子陈照奎起了积极的作用。 1928年陈发科由陈照丕的推荐来北京教拳,北京一派的陈式太极拳由此而生。

陈氏太极十七代宗师-陈发科(图)

陈发科为人忠厚,平时少言寡语。在京教拳近30年的过程中,根据学员的需求,把传统的陈氏老架太极拳套路加以丰富,形成新的演练风格。其子陈照奎自幼随父学艺,苦心钻研,尽得家学,功夫超群。 曾应邀到上海、南京、郑州、焦作、石家庄、陈家沟等地教拳(享誉当代的"四大金刚”都是他的学生),使陈式太极拳得到广泛的发展。陈发科的弟子很多,其中有侯志宜、雷慕尼、孙枫秋、田秀臣、陈预侠 洪均生 冯志强等人,他们都为陈式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陈氏太极十七代宗师-陈发科(图)

陈式拳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陈氏十四世-代宗师陈长兴在家学--清初陈王庭所创的太极拳的基础上,(原有五个套路,又名十三式,另有长拳一百另八势,炮捶一套)。在不断的实践中,由博归约,形成了流行至今的陈氏太极拳一路 二路。特点:沉稳大方 中正安舒 讲究以身领手,一路原有七十五式。 陈发科新编而成的新架,一路八十三式。 主要特点:一 螺旋缠绕 松活弹抖。二、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三、意识 动作 呼吸相结合。四、震脚 发劲 跳跃的动作较多。实践中,创造了新的拳式,如三换拳、背折靠、退步压肘、中盘、双震脚等动作,从而丰富了陈式拳的内容。现在全国普遍流行的陈式太极拳(八十三式)就是陈发科晚年的套路。1953年,陈发科与胡跃贞共同创办了首都武术社,推动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并培养一大批武术人才。 1961年由沈家祯、顾留馨编著出版了《陈式太极拳》一书,以陈照奎的拳架为原型,套路编排窜蹦跳跃 震脚发力的动作较多,适合于青壮年练习。陈式新架套路也有两种,一种是十四世陈有本创编的,顺序与老架相同,架式较小,转圈也较小,称之为小圈拳。把老架称之为大圈拳。

陈氏太极十七代宗师-陈发科(图)


陈氏太极同会拳社
淄 博:13853352615
青 岛:18764318201
邮 箱:wthtjq@126.com
网 址:http://www.wthtjq.com
地 址:山东淄博市张店区联通路远景大厦;青岛西海岸保税港区寿峰路18号
免责声明:本站如果有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